•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652B/2007-00003

  • 文件名称: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金华市人力社保局

  • 成文日期:

    2007-01-1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日期:2007-01-10 10:06:00 来源:金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创新举措,加强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一、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截至12月底,全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3931人,完成省任务4.4万人的145.3%,市任务5万人的127.9%。其中市区新增城镇就业16275人,完成任务的162.8%;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20123人,完成省任务数1.5万人的134.2%,市任务1.7万人的118.4%,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312人,完成省任务数4000人的158%,市任务数5000人的126.2%。市区失业人员就业6636人,完成任务的120.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90人,完成任务的119%;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1%,市区3.2%;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9596人,完成今年新增转移8万人目标的124.5%,其中市区2359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7.3%;全市失业人员培训14579人,其中市区4619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2.1%和111.3%;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07127人,其中市区23351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62.3%和186.8%。主要工作有:
      一是制订实施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八易其稿的基础上,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第二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金政发〔2006〕104号),对第一轮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充实和延伸,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扩大了扶持对象范围。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新一轮政策的宣传,加快新一轮政策的兑现落实工作。
      二是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在依托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的同时,积极利用义乌、永康市场,把来料加工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使得来料加工成为我市就业拳头品牌和城乡劳动力就业重要渠道;大力扶持自主创业,给予失业人员创业项目推荐、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积极开展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境外劳务输出,使境外劳务输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劳务输出人数1061人,市区504人;同时通过部门腾岗、企业挖岗、社区找岗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三是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市区进一步深化"三送"活动,建立了"三员"(空岗信息员、社区联络员、就业援助员)帮扶就业组织体系,在全省开出了首辆"就业服务快车";永康市实施了"一帮一"帮扶制度,开设了失业人员创业税收绿色通道;磐安县启动了失业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其他县(市、区)也立足当地实际,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帮扶载体。同时,统一组织开展好再就业援助月、公共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技能岗位对接活动等,全力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先后联合举办了妇女专场招聘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残疾军人专场招聘会、军嫂专场招聘会等,共帮助1284人实现就业。
      四是进一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技能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建立完善培训基地,实行定单培训、定向培训,广泛发动企业培训,就业培训的规范性、实效性和培训后就业率都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技能鉴定10.6万人,培养初级工以上技能人才9.8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5170人。市区充分发挥职技校、社会办学机构、部门培训力量,实现了培训的"多轮驱动";磐安县对农民培训实行"三补一免";东阳市建立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社会参与"的培训机制;永康市选送农民到浙大深造;金东区在对培训的组织和管理中实现了"四个统一";婺城区通过签订责任书确保培训质量;义乌市把免费培训的范围扩大到外来建设者。同时,进一步发展技工教育,组织了技工学校优秀教师、班主任评选表彰,选拔参加全省技工学校技能运动会,获得团体第二、车工、钳工两个第一的好成绩。
      五是积极推进自主创业。成功举办"金华市区首届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项目推介暨婺城区来料加工成果展示会",推出创业项目50个,展示来料加工成果30项,并对街道社区推选,劳动保障部门评定的10名失业人员首届创业新星进行表彰。参会下岗失业人员1500余人,达成创业意向151人,要求跟踪服务78人,现场接受咨询436人,发放由市就业局自行编制的《创业推介》一书1300册。
      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培训网络覆盖面,建立完善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培训的组织和考核;建立就业技能培训师资库,完善试题库建设,完善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系列教材;建立完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教学组织全过程,确保培训质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多层次、多形式举办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等专场招聘洽谈会,搭建农村劳动力与企业间有效的就业平台;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印制发放"春风卡"2万份,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引导民办职介机构诚信经营,公共职介机构向农民工免费开放,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就业主渠道功能,全市通过市场介绍就业成功15.4万人,其中市区4.4万人;加快推进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市、区就业信息的联网;完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劳动力基础台帐,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动态管理系统。
      (二)社保扩面征缴进一步强化。截至12月底,全市养老保险缴费人数58.9万人,比上年净增6.2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净增4.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53.9%,市区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2.6万人,比上年净增1.3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比上年底净增1.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61.6 %;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8万人,比上年底净增6.7万人,完成净增指标的190%,市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3万人,比上年底净增2.0万人,完成净增指标的584.4%;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1万人,其中市区10.8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3.8万人和0.4万人;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7万人,比上年底净增17.6万人,其中市区参保6.9万人, 比上年底净增9758人;全市未留地被征地农民累计参保31.4万人,比上年底净增7.4万人,完成净增指标的390.5%,其中市区参保人数6.7万人,净增0.8万人,完成任务的133.3%;全市养老保险基金征缴28.2亿元,完成全年征缴任务的186.3%,基金征缴率98.3%,清欠基金4133万元,完成清欠任务的152.7%,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4.55亿元,可支付能力35.61个月,比上年底提高11.57个月。市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5.11亿元,完成全年征缴任务的146.1%,基金征缴率98.9%,清欠基金450万元,完成清欠任务的160.7%,市区养老保险  基金
      累计结余3.99亿元,总支付能力13.28个月,比上年底提高3.64个月;全市医疗保险基金征缴9.97亿元,其中市区2.83亿元;全市累计筹集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基金14.18亿元,享受保障金人数9.7万人,累计支付养老金2.51亿元。主要工作有:
      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保扩面。通过新闻媒体和面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社保扩面宣传;狠抓重点单位、重点人员的参保,采取措施抓好中断人员续保,积极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使得群众参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持续增长。
      二是进一步强化基金征缴。严格落实"五费合征",大力抓好清欠,进一步落实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大转移支持力度,进一步充实社保风险金,在确保基金安全前提下,通过积极稳妥渠道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社保支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和存放有序;制订改制企事业单位托管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移交市财政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加大稽核力度,加强对"两定"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定点医疗机构驻点联系制度,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及时监控出入院及门诊处方情况,严防分解住院、大处方等现象;开展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建立社保、银行、邮政协同认证机制,防止冒领和基金流失。
      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请市政府出台实施《金华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规定》,调整了定点医院医疗费用定额结算标准和超定额补助办法,建立了职工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补助机制,进一步缓解了参保人员医疗负担;出台实施市区统一的生育保险办法,完善了生育保险有关政策,提高了生育保险保障水平;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的转换衔接机制;研究制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法;制定实施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意见;研究改革企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
      五是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快参保工作进度,目前参保率已达80%以上;加快政策落实,及时解决婺城区12个村养老金和生活费补发问题;加快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的转换衔接工作,目前实施细则已提交有关部门研究。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三)劳动管理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大工资清欠力度,通过深入企业检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与新闻媒体联合开通清欠热线,落实欠薪保障制度,推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使得劳动者工资权益得到有效地维护。今年1-12月,全市共为5.6万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276万元,其中市区9523人2297万元。二是加大专项检查力度。全市先后开展了以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春雨行动"、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劳动用工专项检查、以打击非法使用童工为主要内容的"春苗行动"、劳动用工工伤保险和劳动合同情况大检查、行业持证上岗专项检查等,共检查用人单位1.3万家,其中市区2311家。加大对举报投诉案件和突发事件处理力度,全市共处理各类案件12335起,比去年下降408起;清退童工166人,比去年下降44人;补签劳动合同10.9万人,比去年增加2.5万人;为1931名劳动者清退押金、风险金139万元,比去年下降1769人。三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长效管理机制。深化联系企业制度、劳动纠纷预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将劳动管理关口进一步前移。积极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根据劳动保障诚信等级,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截至12月底,全市还实有失业人员24568人,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还未转移出来;"招工难和就业难"两难趋势依然存在,一方面是技工大量缺乏,许多企业普遍招不到熟练合格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是大量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很难谋求到较理想的工作岗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存在机制不完善、资金到位难、企业自主培训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二是社保基金支付压力加大。部分私营企业主和年轻职工以及外来流动人员的参保积极性不高;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退休人数绝对值越来越高,而养老金待遇的刚性增长,个人账户空帐运营,导致支付压力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现有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困难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普遍;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造成社会不同群体间新的矛盾,导致上访量居高不下;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亟需加快向社区管理移交的工作进度。
      三是劳动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企业拖欠工资、拒签劳动合同、拒交社会保险等情况还大量存在,企业的信用建设还远远未跟上,特别是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资问题还比较严峻。同时一些企业不按规定安排工作时间、劳动条件比较恶劣、劳动报酬相对较低等情况也亟待解决。
      三、2007年工作思路
      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的大社保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要更加注重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扶持,更加注重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把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提到了与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要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而且,继续把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要 "逐年做实个人账户,积极推进省级统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新任务和新要求。这些工作,都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难点,也是当前和下步须着力突破的重点。三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明确"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劳动保护","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等几个方面的重点。四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根据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构  建统
      筹城乡的大社保体系的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构建大社保体系和市委、市政府打造"平安金华"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完善制度,强化基础,全面实施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完善统筹城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市实际的大社保体系。2007年初定主要工作目标是:一是进一步扩大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其中市区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其中市区5000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万人,其中市区1.5万人;全市和市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市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4万人,其中市区1.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6万人,其中市区80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净增29万人,其中市区5万人。三是加强劳动力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2007年重点工作是:
      (一)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1、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一是加强就业再就业宣传,扩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社会影响。二是重点落实好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细化享受条件,完善审核程序,务求政策取得最大实效,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效应。三是积极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举办金华市区第二届创业成果展示暨创业项目推介会。
      2、深化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工作。以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为目标,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以中青年农村劳动力为主体,以我市紧缺工种为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服务工作。制订《金华市区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施意见》,加快农村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农村劳动力基础台帐,切实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培训、就业登记、就业援助、职业介绍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主要乡镇劳动保障机构至少举办一场农村劳动力专场就业招聘会。
      3、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一是突出公共职介平台作用。加快建立完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对所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公共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二是发挥民办职介功能。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提高市场从业人员素质,规范民办职介中介行为,保障求职人员合法权益。三是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在2007年底前,市本级实现与省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就业服务机构信息联网,并向街道(乡镇)和社区延伸,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尽快、就近、全面地掌握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开展好省际间的劳务协作。
      4、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继续巩固和深化再就业培训工作,健全和完善培训组织网络,落实免费培训政策,确保每一位有培训愿望失业人员享受一次免费培训机会。加强对再就业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追踪回访和监督,健全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科学安排培训教学计划,提升在岗职工技能素质。进一步落实定单培训、定向培训,积极发展创业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培训后就业率。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全面实施"五费合征"。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6〕111号),全市在三年内要全面实行"五费合征"。目前已实行"五费合征"继续抓好完善工作,研究调整征缴比例;未实行"五费合征"的县(市)在2007年上半年前出台办法。
      2、抓紧做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工作。一是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二是调整个人账户规模,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具体安排是2005年末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上的统筹地区,做实个人账户为3-5%,有条件的可按8%一步到位,其它地区由当地政府确定。三是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将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直接挂钩。
      3、抓紧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和推进实施工作。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6〕45号)要求,积极研究城镇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等的医疗保险问题,2006年先在永康和武义这一市一县进行试点,2007年底前义乌、东阳、兰溪三市启动实施, 2008年底前全市所有地区全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
      4、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农民工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工作。以"五费合征"为突破口,整体推进五大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继续做好"抓两头"工作,着力做好"促中间"工作,加快推进一般县市养老保险的基本全覆盖。医疗保险在继续抓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同时,着力做好农民工的参保工作,努力推进基本全覆盖。失业保险逐步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雇工全部纳入,同时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各类失业人员的失业登记制度。生育保险积极研究推行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扩面新模式,力争扩面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5、进一步加强基金的征缴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单位和个人征缴相分离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新机制,落实"五费合征"相关配套措施,努力实现应征尽征;继续大力抓好清欠,力争历史欠帐清,新的拖欠不发生;进一步落实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大财政对基金的补充投入,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做好基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基金和托管经费的监管机制,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
      6、进一步加强社保服务和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出台管理办法,完善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快移交社区管理。二是加快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更新建设,做好数据库的信息整合,全面提升社保信息化水平。三是积极研究解决社保大楼建设问题。
      7、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参保重点为新失地农民,力争即征即保。研究完善政府补贴资金到位机制。积极研究建立"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适当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完善劳动关系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劳动保障法律宣传,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引导企业善待劳动者。二是突出重点,强化专项执法检查与巡查工作。以推动劳动合同签订、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主动监察,针对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加班工资、社会保险等社会关注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并使巡视检查日常化、制度化。三是做好书面审查扩面工作,加强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建立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库和劳动保障信用档案,完善分类管理、重点监控体系,健全劳动保障信用评级制度,多渠道推动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五是规范执法,加大对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工资清欠力度,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着力整治使用童工、拒签劳动合同等劳动违法行为。加强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六是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关系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把巩固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放在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重要位置,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改制改组企业和农民工中推进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合同内容;加快落实欠薪保障制度,在建筑行业
    全面施行的同时,积极在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欠薪案件高发行业中逐步推行欠薪保障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研究理顺市区监察执法管理体制。 七是积极推进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制度,指导企业规范分配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最低工资、工资指导价位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主体的企业工资分配调控体系。
                                                  200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