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652B/2021-00167
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工作总结
市人力社保局
2021-04-06
主动公开
朗读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力社保厅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市人力社保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着力稳就业、聚人才、抓改革、优服务,坚持拼搏实干、奋勇争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稳就业保就业、东西部就业扶贫、农民工工作等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充分肯定,市局获评“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新引进大学生11.5万人;全域成功创建“无欠薪”城市;争取2项人社部快办行动项目、12项全省人社系统竞争性改革试点,其中2项获评优秀改革试点项目;“以训直补”技能培训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十县连廿县”劳务协作机制、“智配直享”服务、社保基金监督、事业“一件事”改革等10余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一、援企稳岗保就业,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省率先制订出台保就业稳人才12条实施意见,支持企业稳岗、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优化就业服务,保障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63万人,同比增长54.70%;城镇登记失业率1.63%,控制在较低水平。一是围绕服务复工复产,抓用工保障。全省率先组建“复工复产用工保障”“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专班,“十县连廿县”包县抢工。派出135个工作组近500名专员,深入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开展省外务工人员接返工作。累计派出专巴7492辆,专列54 辆,专机7 架,接回省外务工人员24.03万人,接回人数居全省第一。相关做法被省防疫指挥部转发推广,中央电视台10余次报道。同时,出台落实保障企业用工系列措施,共发放各类用工补贴金额3450万,惠及1204家企业13400名职工。二是围绕落实“六稳”“六保”,抓就业帮扶。落实社保费“减、免、缓、返、降、补”政策,为全市企业减负64.62亿余元,其中落实稳岗返还10.3亿元。组织实施“春暖牵手、就业金华”行动,赴外招工与扶贫协作紧密结合,累计建成劳务协作基地128个,就业扶贫基地117个,开发爱心岗位2.13万个,吸纳中西部贫困人口就业达39.66万人。上线企业“共享员工”云信息平台,积极开展企业间用工余缺调剂,以发订单、抢订单的形式帮助企业间自由配对,共为1582家企业调剂职工2.02万人。帮助创业群体解决资金问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2.3亿元,帮扶大学生创业5000余人。开展“重点人群就业援助双月攻坚”行动,“一对一”服务就业困难人员2.7万人。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申领失业补助金累计发放9351人,金额2038万元。就业扶贫和农民工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察组和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浙江日报》头版对我市东西部扶贫协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围绕稳企业保员工,抓技能培训。为解决疫情期间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劳动力闲置难题,创新“以训直补”模式,通过企业技能培训、政府买单补贴稳定职工队伍,该培训模式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全市完成稳岗培训49万人,居全省第一;发放专项资金3.4亿元。利用我市电商发达的产业优势,将“网红直播”培训作为重点,制定全国首个网络营销专项职业考核规范,打造本土带货网红,参与网络直播营销培训1.77万人次。四是围绕满足群众需求,抓就业服务。开发“就业智配直享”快办系统,智能匹配服务事项、服务产品、服务信息,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通过智配直享平台市本级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2439万元,涉及7855人,发放稳岗补贴742万,惠及922家企业。“智配直享”相关做法列入中国就业地方性创新事件,在国办信息、省厅政务信息刊物刊发,并获厅领导批示肯定。
二、加大人才供给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围绕人才强市工作目标,坚持“人流就是经济流,人才流就是创新流”理念狠抓落实,着力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城市潜力”,招引青年人才和大学生人才。全面落实“双龙引才”新政20条,出台新增生活补贴、交通补贴、职称奖励、柔性引才等强有力举措。全年新建实习基地130余家,引进实习生超过1万人。推出“就在金华”“百校联万企”“职等你来 就业同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一系列线上招聘活动,提供岗位超过20万个。实施大学生留金万人计划,启动“留在金华·开启金色年华”活动月,组织“在金高校产业游”“金华学子家乡行”“义乌电子商务人才节”等活动83场,市属高校留金率达35.2%。参与“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深化与上海杨浦区全面合作,举办“长三角(金华)百名青年人才科创行动”,达成博士后合作意向10个、校企合作意向126个、人力资源服务合作意向31个。新建博士后工作国家站1家、省级站16家,东阳成立全国首家影视行业博士后工作站,全市站所累计实现科研成果和转化效益34.2亿元。浙中人力资源产业园正式开园,圆满承办全国人力资源大赛浙江选拔赛,金华代表队成绩排名全省第一。二是聚焦“产业转型”,造就新时代工匠。“以工代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完成省厅下达任务数的550%,制定全国首个网络直播营销专项规范,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全市组织68场涉及80个工种的技能竞赛,参赛人数达1.4万人次。组团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5人入选国家队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新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国家级实训基地3家。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26.6%,创历史新高。三是聚焦整体智治,构筑最优人才生态。全省率先开展职称“云上评审”工作,创新推广“云面试”评审新模式,“云上”完成职称初定2210人。打造“智联金华”招聘云平台,常驻企业超过5000家。量身定制人才码,“智配直享”向1000余名符合条件在金高校毕业生推送“人才银卡”电子消费券,月均兑换金额达到14万元。做好人才服务关键小事,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跨区域办理改革,金杭档案流转实现“零次跑”。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办结各类事项2.3万件,居全省前列。
三、完善社保政策制度,促进社保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精准落实社保费减免缓政策。联合税务部门在全省率先推出“税务部门直接减免征”做法,经省厅吸收和规范,上升为全省统一做法。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社保减免征54.32亿元,完成省定任务的123.7 %。二是完善社保政策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都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一体化,全市统一调整缴费档次标准,统一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市城乡居民月人居基础养老金提高到226元,月养老金达到275元,比上年增长18.5%。探索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和工伤补充保险工作,实现制度全覆盖,待遇全保障。试点县市东阳、义乌参保人数1.18万人,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伤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康复管理、医疗费用结算、辅助器具配置办法,统一标准,统一经办模式,打通县市条块分割,构建完整的工伤治疗及康复政策体系。三是做好省级统筹应对工作。全面梳理我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国家、省政策执行差异,评估分析省级统收统支政策影响,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市政策规范和衔接工作。切实抓好规范被征地农民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多轮次开展业务培训,分类施策优化经办流程,一周内完成全市42379名整改人员、6209名签约人员的整改任务,一个月内全面完成规范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集中经办任务和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做到平稳平安平静。四是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试点建设社保基金“2+4”智能监管系统,先后开展第三方审计“三年轮审”行动、“2+N”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基金监督人员专场培训等活动,构建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社保基金监督模式。相关做法得到省厅领导批示肯定。
四、着力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力做好疫情期间维权维稳工作,确保全市劳动关系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扎实推进“双维护”工作。建立全市人社系统疫情防控期间专项处置工作预案,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治理平台、省一体化平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平台“三个平台”治理作用,建立健全助企扶企、政策宣传、排查处置、纠纷不上交、专项督查“五项工作机制”,形成企业维护职工、职工维护企业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工工作受到督察组和省厅高度肯定。认真做好人社系统维稳和信访工作,全年受理并办结信访件1633件,办结率100%。二是全力做好“根治欠薪”工作。全力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置”根治欠薪工作闭环,深入推进“金华无欠薪”建设。全市全域成功创建“无欠薪”城市,连续两年在省对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获评A等次。基层劳动纠纷综合治理竞争性试点项目成功通过省厅验收,全年调处案件1.39万余件,基层劳动纠纷化解率达96.55%;处置各类欠薪案件254件(含协调案件),为770名劳动者追发工资786万元,案件、人数、金额同比下降63.7%、55.4%、59.5%。三是做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工作。建立线上三方沟通平台,推进全流程“互联网+调解仲裁”服务。深化“矛盾不出企”,打造县(市区)典型示范企业调解组织;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与上海市徐汇区、安徽省宿州市建立合作关系。全市仲裁案件结案率为98%、仲裁调解率为87%、终局裁决率59.8%,三项指标均列全省前茅。
五、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全省人力社保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领跑者”综合试点成果,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识辨度的工作品牌。一是顺利完成部级联系点、省厅竞争试点项目。完满完成“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实体窗口监测2个部级联系点任务。建立每月一汇报推进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清单管理”,12项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其中公共服务指数和基层劳动纠纷综合治理平台获评优秀改革项目。二是全省率先发布人社公共服务指数。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优化设置32个二级指标,实行“实时归集+定期录入”数据采集模式,建立指数每季发布、“ABC”等级评价、问题交办整改三项制度,实现对县市人社服务窗口的量化打分。全市10个人社服务窗口首期服务指数达到88.8分,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全省率先推出服务老年人六项举措,创新 “456工作法”,推行“六个不得”服务,提升老年人办事满意度。三是全面提升“好差评”工作。先后推出疑似差评件每日登记制度、差评件情况半月通报制度、群众办事跟踪回访、“你点我改”改革体验等举措,实现差评件发生数大幅下降。公示差评件连续3个月保持零增长,市直人社系统初次差评件占总办件数的0.037‰,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