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652B/2022-00265
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半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金华市人力社保局
2022-07-14
主动公开
朗读
2022年是“活力人社·扛旗争先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全省人社工作部署精神,按照“扛旗争先、崛起浙中”总要求,聚焦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跑道,深入实施“457”行动方案,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变革重塑、整体提升。
一、聚焦“就在金华”,推进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充分发挥金华市场主体多、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创业创富氛围浓厚、宜居宜业等优势,推进“就业创业创富示范城”建设。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坚持就业优先,迭代就业创业促进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持续扩大奖补政策“智配直享”范围,横向打通数据归集通道,建立较为科学的就业监测模型,及时分析和感知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就业态势。开展市、县两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创建县级以上高质量就业社区(村)300个以上。组织开展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业务竞赛和基层工作人员轮训,推进就业社保专职人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支持武义、磐安落实好山区26县就业创业促进政策。
(二)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就帮到底”先锋护航行动,推进数字化帮扶平台落地运用,整合各部门帮扶力量,落实基层帮扶工作职责,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低保低边户、农村低收入农户、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实施标准化、闭环化服务。全年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5000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最低工资标准的80%调整到90%。
(三)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青创先锋”孵化计划。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力度,提高贴息额度。推广“社银联通、直申直享”,加强政策宣传,完善经办流程,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以上,扶持创业3500人以上。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全市组织“1+X”创业大赛25场以上。完善创业孵化基地评选管理办法,着重提升基地对创业者的服务能力。积极举办“创业对接会”“创业沙龙”、在金高校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活动,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全年培育“青创之星”1000人以上、培训创业青年3000人以上。
(四)提升企业用工保障服务能力。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政策,持续开展“婺爱秦巴”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迭代升级劳务协作机制,强化“省外劳务基地”和“就业帮扶基地”建设,通过专场招聘、直播带岗、创业提升、典型引领等方式,推动劳务帮扶“走亲连心”,吸纳脱贫人口在金稳定就业10万人以上。推进劳务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辨识度的劳务品牌。持续服务企业用工保障,开展重点企业用工监测,推行就业服务专员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落实好企业用工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灵活就业服务,规范区域性“零工市场”,促进灵活用工市场化调剂。
二、聚焦“金有保障”,推进社保惠民高质量可持续。探索大社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方面的作用。
(一)促进社保参保提标扩面。落实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各项任务,进一步规范参保和待遇管理。大力推进企业单位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推进省外户籍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分行业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
(二)实施社保体系改革。探索推进大社保体系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衔接,构建“金有保障”新格局。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统一全市基础养老金标准。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探索建立居民年金制度。全面推进工伤预防工作,落实“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管理办法。
(三)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社保业务快办行动,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基层办”“无感智办”,提高网办率、满意率。优化老年人优待服务法,构建完善“智享银辉”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工伤医疗费联网结算,加强工伤医疗基金支出管理。规范劳动能力鉴定,提高初次鉴定质量,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率、结论改变率下降50%以上。
(四)全面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着眼“源头预防”“监督检查”“长效监管”等关键环节,加强经办人员教育管理工作,完善稽核机制,加大抽查力度,强化外部监督,深化专项检查和第三方审计,强化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工作。深入推进基金安全在线应用,迭代升级“2+4”基金监管平台,优化待遇资格智慧认证体系。加强对基金收支预测和风险研判,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三、聚焦“才聚八婺”,推进人才生态更具活力。充分发挥金华籍人才较多优势,全面推进“才聚八婺智汇赋能”行动,加快形成“以产业招人才、为产业聚人才”格局。
(一)实施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引留行动。推进“十万大学生招引”,迭代“智选金华”大学生政策,推动在金所有高校大学生享受政策提档,加快“人才数据库”“招才资源库”融合,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开展“十省百校巡回引才”“万名学子金华行”系列引才活动,更大力度招引金华籍大学生回金就业创业,全年引进大学生超10万名、硕士博士超5000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博士引育政策体系,发挥金博联、博士后工作站等作用,建立张榜点单等机制,组建金华籍博士服务重点产业服务团,点对点开展人才招贤、技术合作。
(二)实施人力资源产业“百亿突破”工程。加大引优育强力度。修订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意见,构建“1+3+N”产业园格局,举办人力资源高峰论坛,新引省级百强企业10家以上、培育本地领军型企业20家以上。探索行业数字监管,建成“人力资源智联”平台,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规范、黑白名单制度,开发“用才宝”“人力汇智管在线”等场景,推动人力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
(三)实施创新工程师培育行动。制定金华市企业创新工程师“211”培育计划,改革企业专技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克服“四唯”倾向,建立以专利成果、技术技能、标准开发等作为主要内容的职称评审“直通车”。推进企业技术人才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引导企业将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水平作为确定岗位、考核、薪酬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新培养企业专技人才2万名,创新工程师1000名,领军工程师100名。
(四)实施人事人才激励行动。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畅通岗位晋升通道,拓展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深化企事业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完善职称职业资格互认机制。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创新,畅通人才流通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实以增加知识和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完善高等院校薪酬制度,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人基本工资标准。规范做好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工作。
四、聚焦“技能金华”,推进技能人才赋能产业升级。加大“4+X”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劳有技能。全年新增技术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3.5万人以上。
(一)深化新时代“八婺金匠”培育。加强技能人才梯队培育,突出领军型人才培养,遴选首批百名“八婺金匠”。强化技能人才激励,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大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全域开展人才招引和高层次技能人才集聚。拓宽选育渠道,举办首届“八婺金匠”万人技能大赛。推进技工教育提质增量,实施匠苗成长计划,强化资源整合,争创1所以上省级一流技师学院。
(二)实施“技能乡村”行动。构建“十县百村”乡村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市域推进乡村技能人才培养。开展创业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农民工、农村电商就业创业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技能大师”开展乡村领域培训与技能帮扶。搭建乡村技能竞技平台,举办10场以上乡村技能竞赛。开展培训超1万人,培育乡村技能人才超5000人,创建10个特色“技能村”。组织“专家助共富”系列活动,汇聚知名院士专家、市321人才为主体的各界专家智慧和力量,助力金华乡村振兴。
(三)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统筹力度,开展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技能人才继续教育。提升职业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统筹做好企业员工、重点群体、新职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探索职业培训与技能评价有效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强培训的质量监管和资金监管。
(四)优化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健全评价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人才队伍体系建设,进一步壮大社会评价主体、激活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企业建立与技能要素挂钩的工资分配机制。探索“百工联盟”帮扶机制,促进优质评价资源市内全域共享。实施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攻坚行动,全市新增技能等级认定企业100家以上,通过自主认定选拔技能人才8000人以上。
五、聚焦“安薪金华”,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省运会等重点时段安全稳定工作。
(一)强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落实企业劳动用工体检、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企业薪酬指引以及和谐企业培育各项举措,以规模以下企业和民营企业为重点,为3000家企业提供劳动用工体检服务,组织培训3000名劳动关系协调员,着力解决劳动用工各类问题。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重点,培育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30家以上。
(二)纵深推进“金华无欠薪”行动。压实属地治理、部门协同责任,推行“一企一码”纠纷内部化解,开展欠薪治理能力提升大培训,对欠薪违法“惩戒亮剑”。全年排查企业数达2万家以上,工资支付监管系统覆盖用人单位3000家以上,“党建+安薪”项目部覆盖率50%以上,“企业安薪码”在安薪项目部、规上企业应用率100%,省市平台线索件办结率100%。
(三)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深化裁审衔接机制,打通仲裁、法院办案平台,提升劳动争议处理质效。构建企业、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劳动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新就业形态基层调解组织,积极打造“智慧仲裁”,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开展星级评定,推进仲裁标准化建设。
六、聚焦人社改革,推进工作体系更加科学。谋深抓实“三张清单”,重塑重构流程制度,一体融合推进人社事业改革发展。
(一)迭代人社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打造“人力社保大脑”,从“保民生”向“促发展”全域拓展,推动监测、分析、评价向精准预测、智能预警全面升级。健全“指标”和“评价”两大体系,形成任务指标量化展示、工作进度一屏掌控、改革成效指数评价的工作闭环。推进就业创业、大社保、和谐劳动、人力资源、人社智治等五大平台建设,市县联动打造一批特色应用场景,推动平台功能、体制机制全面贯通。
(二)打造一批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智联、职工伤害智防、重点群体智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退休人员)等应用。充分发挥各县(市、区)改革动力和创新活力,扎实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应用建设。强化多跨协同和重构重塑,推进理论和制度成果建设,推动解决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和需求。数字化改革坚决走在全省前列。
(三)打响“人社智办”服务品牌。全面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人机联办”“一件事”集成办,推动人社服务“从快办向智办升级”。构建“金宜业”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体系,创新人社服务模式,全面推广社保待遇智慧认证,探索5G视频服务。推广电子社保卡应用,完善社银合作体系,全年发放三代卡150万张以上,拓展服务网点和服务场景,实现政府补助、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134个事项一卡通用。
七、聚焦“活力人社”,推进干部队伍扛旗争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人社铁军。
(一)坚持理论铸魂,加强政治建设。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两学三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社保干部队伍。
(二)坚持红社强基,推动组织变革。强化党建统领,开展“红动八婺、扛旗强基”行动,推行“红社活力指数”,提升组织战斗力。探索工作专班、项目制、团队制等混合型组织新形态,构建“1+6+N”工作体系,推进重要改革、重大任务、重点项目落实落细落地。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资源和服务下沉,用情用心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三)坚持系统思维,推进制度重塑。强化全域统筹,建立局领导联系服务机制、督查考评机制、扛旗争先大比拼机制,推进全系统合力奋斗、整体跃升。加强下属单位管理,完善处室考评、干部管理、日常考核等制度,塑造“你为人社添彩、人社为你喝彩”的系统文化。注重向上争取、横向联动、多跨协同,努力打造一批更具人社辨识度的“金字招牌”。
(四)坚持从严从紧,创建模范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深化“四责协同”,一体推进“三不”建设。开展“清风护航”行动,做实“五重四督三库”监管机制,坚决防范重点领域廉政风险,全力打造清廉人社、模范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坚决杜绝违法违纪等行为。统筹安全和发展,加强风险研判,有效防控各类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