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河南、武汉、江西、上海……我市引才活动在省外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金华还在本地大力实施万名大学生留金计划,用好家门口的“人才富矿”,充分释放金华“人才红利”,着力提升在金高校大学生留金率。3月17日,2023“智选金华青创未来”在金高校招聘在浙江师范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同时举行。
部分在金高校2023春季招聘会安排表
一、在“引才”上下功夫——营造高校参与引才宣传,学生是“引才大使”的氛围
“我们公司开场半小时就收到20多份简历”,金华某知名医药集团人事负责人介绍,“这几年通过政府部门搭台,与高校对接紧密,再加上金华人才政策升级,使得这两年本地高校的学生留在当地企业就业的意愿明显提升,今年就有近30名本地高校毕业生来公司就职。”
本场浙师大招聘会共计173家优质用人单位参加,提供5000余个岗位,涵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诸多领域。招聘会接待学生8000余人次,用人单位收到简历5300余份,达成初步意向1012人次。浙师大学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传统校园宣讲基础上,学校还借助学校抖音等年轻化的新媒体,聘任在校生为校园引才大使等举措,构建起精准推介金华的多维宣传模式。
同时我市还深化校地合作新模式,坚持平台揽才、活动引才、线上招才、实习留才的立体式引才模式,联动在金高校开展“在金高校产业游”“组织HR进校宣讲”“设立引才工作站”等活动,进一步实现招才引才的精准化。
二、在“育才”上花心思——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今天参加的企业有214家,提供5600余个岗位,近2000名学生参加了招聘会,达成引进意向600余人次,当场录用390人,取得了预期效果”,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届学生也是我们学校的首届毕业生,从招聘现场的情况看我们学生的专业与当地企业的需求匹配度较高”。
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下,在金高校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及时匹配了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一方面,新兴产业有了及时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也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产业和人才供需双方实现了精准对接。
三、在“留才”上想办法——聚焦金华籍、在金高校大学生重点群体,全力提升人才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留金率,金华聚焦金华籍大学生和在金高校大学生,给予政策提档享受优惠:金华籍“双一流”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分别参照硕士、“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标准享受人才政策;在金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参照“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标准享受人才政策,在金高校应届硕士研究生参照博士标准享受大学生礼包,在金高校应届专科生参照普通本科标准享受引进人才生活补助。
自2019年以来,全市大学生人才新增数已连续4年保持10万人以上。2022年在金高校大学生留金率首次突破31%,其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6年留金率超过60%,浙师大研究生学历留金率2023年预计突破20%。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我市全力推进“智选金华”大学生人才集聚工程,特别是去年,迭代升级新一轮大学生人才政策,系统推出“引育留励爱”五个方面22个扶持条款,给予大学生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补助力度处在全省前列,2022年兑现各类补贴超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