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652B/2024-00049

  • 文件名称: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 发布机构:

    金华市人力社保局

  • 成文日期:

    2024-03-0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日期:2024-03-07 16:53:36 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4年,金华市人力社保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金华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总要求,抓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职业技能、劳动关系等工作,努力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人社力量。

    (一)扎实开展稳企拓岗增就业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创建,实施就业岗位扩容提质示范行动,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牵头制订《关于优化调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完善“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深化“零社有援”就业帮扶机制,打造村村有服务、户户有人管的“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健全“1310”培护体系,深入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全市计划开展创业培训3000人以上,举办创新创业大赛25场以上,组织创业活动100场以上,形成“浙中好创业”的浓厚氛围。实施“一县一品”劳务品牌培育行动,支持各领域行业特色劳务品牌建立新职业新工种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劳务品牌促进就业的集聚效应。深化“十县连百县千站”劳务协作机制,确保在金省外劳动力保持在300万左右。

    (二)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启动实施“千博万硕”引才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在金博士交流中心、金华博士联谊会、高校引才工作站等平台,市县联动开展活动100场以上。迭代升级人力资源服务业扶持政策,着力推进以浙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综合园、县市产业园为特色园的“1+X”产业园格局,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深度融入“2+4+X”重点产业链,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600家。全面推广“用才宝”智联平台,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准匹配、高效配置。建设全市首个“硕博之家”,推进人才服务从点式服务向链式服务、从零散服务向集成服务提升。

    (三)持续推进职业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省厅关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牵头制定我市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政策。深化技工教育扩容扩面,加快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加强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加快推进浙江省机电技师、金华市技师学院迁建工程,力争全年全市技工院校招生人数突破1万人。举办金华市第二届技能大赛,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深入推进技能乡村培育行动,推动乡村技能人才通过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技艺传承等途径实现增收致富。开展八婺金匠进企业解难题、进学校育匠苗、进乡村送技能“三进”活动,开展浙派工匠、八婺金匠遴选,建立人才培养梯队,全年培育高技能领军人才超400人。

    (四)持续推进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省人力社保厅等12部门关于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牵头制订我市建设意见。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做大做强第一支柱养老保障。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障,加大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企业人才集合年金推广力度,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深化“工伤无忧”数字赋能行动,持续发挥工伤住院费用按病组付费工作的全省领先优势,计划2024年底全市工伤二级以上医院实现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全覆盖,住院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率达50%以上。迭代“社保基金安全在线应用”数字化改革项目,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

    (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扎实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研究制定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操作标准,持续扩大全市集体协商覆盖面,推动健全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技能人才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将技术工人比例和薪资待遇情况与企业用地、用能、亩均评价、技改等挂钩,实施多样化激励制度,提升技术工人待遇。持续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加强薪酬调查数据分析,编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指导各县(市、区)落实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推动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助推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六)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将新业态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等纳入创建对象,2024年计划鼓励全市400家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升级打造新业态劳动纠纷“红社调解工作室”,把劳动保障服务进一步推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按照“管行业必须管欠薪、管项目必须管欠薪”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欠薪问题防范化解处置工作机制,系统内发挥“三支队伍”力量,系统外压实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按照“应立尽立”“应罚尽罚”“应惩尽惩”原则,重点打击、顶格惩戒欠薪和违法讨薪行为。全市推广“劳动者工资保障险”快速处置模式,推动形成更好更优的就业创业环境。